中國安防行業經歷了近30年的飛速發展,正在逐漸走進成熟階段。從行業發展來講,安防是一個“驕陽產業”,并且安防行業的增長速度也在不斷提高。據介紹,“十一五”期間,安防電子產品發展較快,年均增長25%左右。到“十二五”末期安防產業將實現規模翻一番的總體目標。年均增長率達到20%左右,2015年總產值達到5000億元,實現增加值1600億元,年出口交貨值達到600億元以上。在整體看來,安防行業全國形勢“一片大好”,在行業增長速度不斷遞增的情況下,安防新生企業也如“雨后春筍”般的拔地而起,一些實力較強的企業也正在籌備密集上市。然而我國安防行業前景真的就是“陽光明媚”、“發展無限”?安防企業真的就能夠“高枕無憂”坐地撈金嗎?
中國安防行業看上去很美
慧聰安防網在《2008年安防行業分析調查研究報告》中指出,2000年中國安防產值僅為250億,經過“十五”期間快速發展,2005年產值超過900億元,2006年產值達到1180億元。2007年在2006年基礎上繼續高速增長達到1450億。預計未來幾年由于傳統安防涉及領域需求有所減少,安防行業總體增長速度將有所放緩,預計到2010年我國安防產值將達到2000億元。在發展中,視頻監控逐漸成為安防行業的主體產品,而物聯網的興起也為安防行業帶來了較大的市場。毋庸置疑,安防行業在中國的飛躍發展有目共睹。至此,在業內也流傳著一句“全球安防看中國”。
然而有業內人士認為,“全球安防看中國”這種說法有些夜郎自大。中國的安防份額在全球所占的比例并不是很大。據他所知,全球規模較大的安防公司在美國和德國,他們更側重于整體解決方案,如果但從安防企業數量來看,中國肯定最多。
安全作為全民需求讓安防行業有了源源不斷的市場需求。然而安防行業出現的巨頭與家電、房地產等行業的巨頭相比還是存在一定差距。從目前數據來看,海康威視(002415,股吧)市值460億元人民幣左右,2009年銷售額在23億元左右,是目前國內安防行業最大的企業,而華為年銷售達到千億以上。2010年,國內安防產值大概在2000億左右,以現在國內安防市場需求,已經很難滿足企業高速成長的需要。
安防業缺乏創新 需國家指引
安防企業在獲得較高利潤的同時也暴露出了行業弊病。有業內人士認為,中國安防有個共同的局限性就是追求短期效益,一些企業在產品投入初期的出發點是要量大的、利潤高的、門檻低的、短期又能得到回報的,然而真正研究高端的、前沿的產品很少。
安防行業并不同于家電領域。家電領域涉及到國家戰略問題,并納入了國家發改委、國家部委、國家信息產業的統籌范圍內,而涉及民生的產品如果受到國外的控制就會不利于我國經濟的發展,因此國家對家電領域的規劃非常重視也給予了更多的支持。安防行業涉及到國家戰略有一個軍工領域,但我國的安防行業,如在視頻監控、防盜報警等領域在國際上并沒有自身明顯的競爭優勢。相對領先的圖像存儲也用的是別人的標準,也是在別人的標準上作二次開發,依然未達到前沿、領先的境地。
中國真正要做安防行業,還需要國家部門的引導。中國企業的構成分為兩類,一類是國企,一類是私企。私企一般是把利益放在第一位,有了資金再看事業要做多大,很少有先做企業后掙錢的。而國企又需要業績,研發等方面的投入要有一定的比例。因此,兩者都很難在技術上達到一個很高的高度。但如果有國家戰略的指引就不一樣了。如果安防企業知道國家未來對行業怎么規劃,政策如何引導,這樣企業的風險投入也會降到最低。
安防行業需與國家戰略共同發展
在“十二五”規劃中,政府對七大新興產業進行了戰略性的支持。其中包括新能源、新能源汽車、節能環保、新一代信息技術、生物、高端裝備制造、新材料。而“節能”中的重點是智能電網,將增加安防新的市場。物聯網雖備受關注,其市場前景也較大,但并不是專為安防行業考慮,安防只是其大范圍內的一個小分支。
安防行業目前來講還受到市場規模的影響,安防產品在家庭消費類上還沒有太多的應用,安防行業也主要是以企業為單位去推廣家庭消費類產品。就像現在國家號召推廣數字家庭,智能安防只是數字家庭的一部分。但真正的數字家庭、三網融合是需要互聯互通的,但廠商的支持是非常有限的,更多是不能兼容。數字家庭在目前還只是示范基地,真正還未實際應用。在國家戰略中,安防所涉及的范圍依然較小,因此安防行業的發展還需要國家更多的支持。
安防行業雖然前景樂觀,但依然存在產業結構不夠合理,層次水平較低;企業規模偏小,經營管理方式較為落后;科技自主創新能力弱,不少關鍵技術產品依賴進口;行業管理較為薄弱,市場秩序不夠規范等問題。安防企業除了自身不斷創新,行業需制定標準外,整個行業還需要國家戰略的支持才能發展的更加蔥郁。